如何看待毕业生质量排行榜?
前几天发布的“2015中国322所独立学院毕业生质量排行榜:http://www.zhibs.net/ask/article/138”引起的大量的讨论。
如何看待毕业生质量排行榜?
去看了一下,我武书连的那个毕业生质量排行榜。我的看法是总体上来说没有特别离谱的问题,但具体到某个学科或者专业的话,参考价值不大。
注:本人本科某211渣校,硕士某985。国内985高校去过一半多。以上只为说明我绝非扯淡。
首先看看他自己对于这个排行榜的指定是怎么说的:
- 新生入学质量排名。
- 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。
根据这两个指标,我们看看这个排行榜。
浏览了一下毕业生质量排行榜,大致印象是:
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南大浙大上交占据前五,华中师大、湖南大学、中财中政在30-40之间,首师、西南大学、中传在70-80之间。这个和我们日常的印象差别不大,我唯一比较奇怪的是居然中科大会跑到第三,于是看了一下细则:
新生入学质量排名按武书连《2010中国大学评价》中的新生录取分数线折算确定,系各大学2008年和2009年在各地新生录取分数线平均值的降序排列。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按武书连《2010中国大学评价》中的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得分顺序降序排列确定。
将2011年被评价的所有学校上述两项排名相加除以2后升序排列,即得到2011年中国706所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名。然后查了一下各省的录取分数线,恩,那两年科大的确录取分数线不低,加上是各省录取分数线平均值,所以在这一项上他占据了第三,但是在教师学术这一块是第五名,相对不高,不过两个指标平均之后,还是占据了第三。
问题一:新生入学成绩是否能代表学生入学时候的质量?
我的观点是,在缺乏更好参照系的情况下,这个标准能够在总体上准确,具体到某个学生或者某一组学校的话,不具参考价值。
例如,根据这个排名,我说清华的学生质量总体高于山东大学,相信没有人反驳。但是,我说,清华学生质量高于北大,估计一场口水战就要开始了。所以说,这个指标仅能在大致趋势上给与我们一个差不多的印象。
问题二:教师学术水平是如何计算的?
合理的推测应该是论文著作、项目和奖项等指标的综合计算。
难道某个学校老师发的论文著作多,就能代表他的学术能力强?
事实恐怕不是这样的,我硕士时候的院长,2000之后,平均每年一两部专著,每部二十万字三十万字到八十万字不等,对此我就表示呵呵了。真正的学者十年磨一剑的著作,可能要强过一百位所谓的教授们的著作加在一起了。比如说钱锺书和他的管锥编。
问题三:如何总体计算各学科的教师学术水平?
根据武书连的一贯做法我推测应该是各个学科分别打分,然后平均。
一个学校因为某一个学科特别羸弱,可是这和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呢?
例如,北航南航之类的,在航空航天这一类专业上肯定特别强势,因为他们历史积淀以及资源和政策的支持,能得10分,可是北航的法学肯定就很一般或者说很烂,得1分,平均之后只有5.5分。
而且我国很多这样的学校,某一领域强势比如当年的八大院(就是现在的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中国地质之类的),在他们自己的领域非常强(好吧,这两年是日渐式微),可是总体排名肯定不高,但是我就能说在中国矿大研究冶金的不如复旦嘛?肯定不能。
问题四:教师学术能力和学生素质有什么关系?
我的观点是,有关系,接近正相关。——不排除个例
举个我硕士舍友的例子吧,他是生物的。保送生。他本科的时候就比较学霸类型,然后做了某个方向的研究,很久都没能搞出什么东西,沮丧ing。研一下的时候,他在和他的导师吃饭的时候聊起来他本科时候的这个想法,他那个海龟大牛老板随口说了几点,关于修改实验模型的。【貌似是这样吧。。。文科生好怕怕】,两个月后,出成果了。
所以说学术能力强的老师能够给你提供更好的方向和指导,少走弯路,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,这些对提高学生素质很重要,但前提是——你不是个纯学渣。